目前較常見的健康數據搜集方式,除了常見的血壓測量等檢測儀器,不外乎穿戴式設備、甚至是手機與 app 的應用,不過從交大獨立出來的鉅怡智慧,開發出影像辨識生理數值的技術,只需要人臉影像,就可以判讀出心跳率、心情、血壓等等數值,「這樣就可以避免穿戴式的不適。」鉅怡智慧共同創辦人鐘孟良博士提到。
鉅怡智慧(FaceHeart)是由交大電機與控制工程學系教授吳炳飛與其學生在 2015 年組成,深耕於 AI 影像辨識技術,他們認為這在未來會是個趨勢,有市場有機會,將影像辨識技術結合商業應用,也是吳炳飛教授的理想。
在 2017 年,鉅怡智慧加入科技部的價創計畫,同一年參加龍騰微笑創業競賽,在疲勞駕駛項目獲得貳獎,不過當時鐘孟良認為學術研究的團隊面對市場挑戰需要更大的野心:「在市場上,只有車廠、場域經營者會有車牌辨識的需求,多數駕駛們也會對疲勞駕駛偵測的產品抱有敵意。」鐘孟良認為,如果繼續做車牌辨識,只會把鉅怡智慧的路給走窄了,因此與吳炳飛教授一同盤點技術能量與市場需求,決心耕耘醫療領域,也在 2018 年正式成立公司,從交大獨立出去。
有感於台灣即將步入高齡化社會,醫療界可能面臨的資源不足的問題,長照悲劇不斷上演,再加上接觸式的測量會有不舒服、不便利等問題,例如測量血壓的機器,緊繃的狀況之下,年長者會感到手臂不適甚至疼痛,這一切就是吳教授與鉅怡智慧團隊起心動念創業的起點。
校園商場大不同,市場端比技術更重要
從學校走到商場,如何走過兩者之間的差距與轉換,對鉅怡智慧來說是一項挑戰——學生在學校,無非是更專注於研究及學術邏輯與理論的推演,雖然擁有完整技術,但是如何對接到市場上的使用場景,甚至財務計算、成本考量等也都至關重要,這樣才能讓公司獲利並且繼續活下去,而鐘孟良過去的創業經驗,此時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成立鉅怡智慧之前,鐘孟良曾以車牌辨識為題目創業。初出茅廬,難免「被坑」。雖然當時走得跌跌撞撞,卻也吸收到許多寶貴經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知道怎麼從市場的需求端,去想產品該如何設計,也要站在終端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以這個定價購買該產品,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討論到商業機會,我常常『打臉』老師,互相激盪成就務實的商業佈局,畢竟經營公司真的不一樣。」鐘孟良開玩笑說。
影像辨識不難,但準確度才是王道
鉅怡智慧的「影像式生理訊號健康管理系統」技術,是透過影像辨識面部微血管顏色的變化去判斷受測者是否處於異常狀態。只要心臟打出血液時,會產生心電圖中所謂的 P、Q、R、S 波(心臟跳動的變化),而其中 R 波是最易觀測的,系統會將每張影像的變化以訊號放大的方式記錄下來,就可以判讀的數值包含心跳、心律甚至情緒與緊張程度等等,前後也只需要 6 秒鐘的時間。至於測量出來的數值準確性,鐘孟良自豪的說,影像辨識算出來的誤差值與醫院的數值比過後,都維持在 3bpm 以內,幾乎是沒有誤差的。
深知這一塊數值的商業價值,鉅怡智慧已經通過六間醫院的 IRB(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機構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核,與醫師合作臨床驗證,加以優化自己的比對成果。這套系統是以 AI 演算法建立資料庫,就可以知道不同狀態下的平均數值,藉此加以比對數值正確性,而且研究團隊還將 AI 矩陣加以簡化,以便放入嵌入式系統進行終端運算;這樣一來,整個運作就可以在軟體內完成而不用上到雲端。
智慧金融、健康管理到社區安全都是應用範圍
鉅怡智慧的另一個優勢是,軟體不需要特殊的攝影機裝置,可以應用在各種機型的攝影機裡面,就算是手機也沒有問題,甚至畫質也不會影響到訊號判讀,「只要有 VGA 等級就夠了。」鐘孟良說;也因為如此,他們更可以將影像辨識技術應用於居家長照,例如只要將影像辨識系統裝置在電視機上面,家人在觀看電視的同時,就可以紀錄自己的健康數據,可謂一舉兩得;又或者社區型的監控系統,也可以找出是否有看可疑人物出沒。
2019 年鉅怡智慧獲得 A 輪投資,由聯發科領投,更開啟了影像辨識的新應用——金融科技。有鑒於遠端線上開戶的需求增加,鉅怡智慧將該軟體授權與上海商銀,以影像辨識技術偵測開戶者、轉帳者是否為本人、活體,或者是否處於異常狀態,加上金融業者的 KYC(Know Your Customer)機制進而避免詐騙、洗錢等金融犯罪的可能。另外,運動測量也是一塊可以發揮的市場,只要將這套量測軟體放入攝影機之中,在跑步機、踩飛輪等項目,使用者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運動狀況是如何。